世界首例:热电厂华丽变身——全场景购物中心!!
来源:世界城市更新 ID:WUR6699
▲天津热电厂改造后效果图
提到热电厂改造,最著名的当属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。
▲泰特现代美术馆
著名建筑师Herzog & De Meuron将原来的发电厂改造为泰特现代美术馆,成为全世界城市更新界的最优秀案例之一。
而同样在中国的上海,有一座PSA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。
▲PSA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
作为政府资助的当代艺术博物馆,虽然它所收藏的艺术品刚刚起步,但无疑在城市更新方面是一个成功的改造案例。
可以看到,热电厂改造为美术馆、艺术馆等展示空间具有很大的优势。
▲天津第一热电厂实景图
而伍兹贝格建筑事务所接手的天津第一热电厂改造项目却更为棘手,不但要将热电厂改造为商业用途,还要与新建建筑融合、统一。
一、历史溯源
天津第一热电厂承载了一个城市的记忆,甚至是一个民族的记忆。
▲天津第一热电厂的历史变革
从18世纪的柳墅行宫、19世纪的武备学堂到1937年的天津发电所,这片老厂房在流淌不息的海河面前一次次改变着面容。
▲热电厂在历史中的一抹剪影
在2011年之前,这里还有座高大的烟囱直冲天际,下方则是天津第一热电厂。
▲老厂房实景图
2014年,随着烟囱被拆除,老电厂也正式“寿终正寝”。
2016年,中国金茂以41亿收购该地块。
▲天津第一热电厂改造前
▲天津第一热电厂改造后
占地20.4公顷的天津第一热电厂则委托伍兹贝格建筑事务所(Woods Bagot)从“品牌策划、建筑设计、室内设计”一体化进行修缮改造、更新升级。
二、品牌策划
“我们更看重的是热电厂的工业符号带给这座城市的印记,未来具有更大的地标潜质”。
——上海办公室设计总监lan Png先生
▲改造设计方案动态模拟演示
品牌策划团队从电厂的工作原理中提取出“转化”这条故事线;
建筑、室内设计团队从挖掘历史文脉和提炼设计元素两方面入手,以此延续热电厂的城市记忆。
▲项目改造剖面图
该项目将以“转化”为主题,改造成为一个工业空间转化成的生态、文化、教育的多元综合体,成为“天津金茂汇”。
三、建筑设计
设计师认为“新旧并置”始终能够激发创造性,助力城市改造;老厂房部分则采用“修旧如旧”理念,一切以“尊重建筑现状”为目标。
▲“玻璃盒”新旧连接处侧面图
▲“玻璃盒”新旧连接处正面图
保留热电厂原有的历史印记,保持建筑本来的风貌,在新旧建筑的结合处,仅采用一个现代感极强的“玻璃盒子”过渡和承接新旧部分,简洁明快,衍生出历史与现代的交错。
▲改造后面向海河的立面图
尽可能的减少对老建筑的遮挡,向外界最大限度的展示老厂房的砖墙纹理。
▲改造前老厂房侧面实景图
▲改造后老厂房侧面效果图
设计保留了翻新的红砖墙立面,结合钢材、玻璃等具有工业风的设计,突出历史沧桑的灯光设计,取得新老建筑的和谐统一。
除此之外,设计团队认为独特的屋顶轮廓、厂房原有的电力标志,都是建筑特色元素,应当重点保留。
▲老厂房顶部规划的天窗
在厂房顶部结合原来的天窗做出玻璃“大棚”,阳光可以从20多米的顶部挑空直接洒向一层,充满了后工业时代的仪式感。
▲效果图
同时,结合老厂房顶部层层错台的结构,在汽机厂房办公楼打造屋顶花园、在锅炉房制高点设置观景平台,人们可以在此观赏海河美景。
▲效果图
新商业的屋顶则结合餐饮业态,将打造独具特色的景观屋顶花园。
▲西广场效果图
老厂房面向海河拥有一个约7000平方米的广场,是这座历史建筑的最佳展示面。
四、室内设计
该项目的室内设计依据厂房原有的空间形式及特色,加强工业遗产特征的展示和保护,创造独具特色的工业风格。
▲煤斗分析图
▲室内连接部分效果图
室内设计将一侧煤斗作为主要设计特征,在室内构成极具特色的装饰元素。
同时在商业空间中融入教育意义,把老厂房的发电过程通过一些互动装置表现,留住当代大工业时代的历史记忆。
▲室内空间改造前
▲室内空间改造后
在高层煤斗旁设计外摆区,激活商业氛围。
各楼层采用退台式设计营造出层次丰富的开放空间,商业流线合理,将底层人流引入高层,同时也保证商铺的视线可及性。
▲儿童山主题空间设计草图
该设计最亮眼的部分是充分利用工厂挑高,在一到三层设置了一个“儿童山”主题空间,可以休憩、行走的的大台阶形成整个空间的亮点,打造综合性亲子体验场所。
▲草图
▲改造设计轴侧分析图
金茂汇将以“时尚”、“娱乐”、“活力”、“生活”、“娱乐”、“引领”为关键词,创造引领商业的潮流空间,必将成为天津最火的网红打卡胜地之一。
▲项目新建部分
新建部分作为老厂房部分的延续,整体为现代购物中心的风格,色调相对更明快。
结语:将旧厂房、旧电厂改造为商业空间,是一种新的尝试,对未来的城市更新项目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。
(点击上述文字查看更多)
伍兹贝格(Woods Bagot)拥有品牌策划、建筑设计、室内设计全流程的操作团队,对改造项目的经济性有高超的把控。
只有重视城市更新的经济性、可持续性,才能更有效的留住城市的记忆,避免标志性建筑被拆除的命运。